設定營運邊界
根據組織邊界設定營運(或活動)邊界;辨識相關的排放源或活動,並將其納入三個範疇與排放類別
雖然根據《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的指引,衡量範疇三排放並非強制,但最佳做法還是衡量該排放,其原因如下:
範疇三排放量通常占公司溫室氣體足跡中的最高比例:平均比範疇一與範疇二高 11 倍。因此, 範疇三代表了主要的脫碳機會
包括監理機構、自願報導標準(如SBTi)與投資者在內的各種利害關係人,都愈發期待企業對範疇三排放進行計算
1. 設定公司活動邊界時的最佳做法
《溫室氣體議定書》要求公司在其定義的組織邊界內對範疇一與二的全部排放進行計算。雖然目前可選擇是否報導範疇三,但許多公司意識到其價值鏈中的大部分溫室氣體足跡都與範疇三排放有關,且超出了他們的能直接控制的範圍。
實際上,對於許多具有龐大價值鏈的產業來說,範疇一與二的排放量明顯低於價值鏈中產生的排放量(範疇三)。這使得範疇三成為最重要的排放,同時在管理上也最具挑戰性。而企業正面臨著越來越多的要求,要其使用自願性標準(如科學基礎目標倡議 (SBTi))來計算其範疇三排放量,該標準要求在範疇三排放量超過公司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 40% 時,就必需設定、且含括範疇三目標。此外,歐盟的「企業永續發展報導指令」(CSRD)等法規也要求將範疇三納入報導。 因此,現在的最佳做法是,活動邊界要包含所有排放範疇及相關範疇三類別。
1.2. 範疇三排放類別的最低建議邊界
《溫室氣體議定書》定義了範疇三中的 15 個類別,並就量化每個類別的不同方法提供了廣泛的指引。對於每個範疇三類別,《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定義了每個類別應考慮的最低邊界。涵蓋可自願選擇的溫室氣體排放階段,將讓企業更全面地瞭解價值鏈產生的總排放量,以辨識更多的脫碳機會。
表:上游範疇三排放
上游範疇三排放 | 類別說明 | 最低邊界 |
---|---|---|
1.購買產品與服務 | 報導公司在報導年度內購買或取得的貨物與服務的提取、生產及運輸,不包括在類別 2 - 8 中 例如:設備零件、基礎設施建築材料、辦公用品 | 購買產品與服務的所有上游(從搖籃到大門*)排放 |
2.資本財 | 報導公司在報導年度內購買或取得的資本財的提取、生產與運輸 例如:工廠中使用的機械 | 購買的資本財的所有上游(從搖籃到大門*)排放 |
3. 燃料及能源相關活動 | 報導公司在報導年度購買或取得的燃料及能源的提取、生產與運輸,但尚未計入範疇一或範疇二者 | 外購燃料及電力的上游排放:外購燃料的所有上游(從搖籃到大門)排放(從原料提取到燃燒點,但不包括燃燒) |
4.上游運輸與配送 | 報導公司在報導年度內在其第一階供應商與其自身營運之間購買的產品的運輸與配送(在非屬報導公司所擁有或控制的車輛及設施中) 報導公司在報導年度內購買的運輸與配送服務,包括入庫物流、出庫物流(例如,已售出產品的物流)以及公司自有設施之間的運輸與配送(在非屬報導公司所擁有或控制的車輛與設施中)。例如:藉由卡車、鐵路或船舶運輸的零件或原材料 | 運輸與配送供應商在使用車輛及設施期間(例如,能源使用)產生的範疇一及範疇二排放 |
5.營運產生之廢棄物 | 報導公司在報導年度營運產生之廢棄物的處置與處理(在非屬報導公司所擁有或控制的設施中) 例如:將除役設備等廢棄物運送到其它地區進行安全處置 | 廢物管理供應商在處置或處理過程中產生的範疇一及範疇二排放 |
6.商務旅行 | 在報導年度內員工進行與業務相關活動(使用非屬報導公司所擁有或營運的車輛)的交通 例如:汽車租賃、飛機或火車旅行 | 運輸承運人在車輛使用過程中產生的範疇一及範疇二排放(例如,能源使用) |
7.員工通勤 | 在報導年度內,員工在家及工作場所之間的交通(使用非屬報導公司所擁有或營運的車輛) 例如:員工乘坐私家車或乘坐公共汽車往返工作地點 | 員工與運輸供應商在車輛使用過程中產生的範疇一及範疇二排放(例如,能源使用) |
8.上游租賃資產 | 報導公司(承租人)在報導年度內租賃但未包含在範疇一與範疇二中的資產的營運狀況—由承租人報導 | 出租人在租賃資產營運過程中產生的範疇一及範疇二排放(例如,能源使用) |
*什麼是從搖籃到大門?
從搖籃到大門的排放包括公司所購買的產品直到公司收到為止,其生命週期中產生的所有排放。因此,「從搖籃到大門」超越供應商的範疇一及二排放範圍,其可能包括:
原料提取
農業活動
製造、生產與加工
上游活動消耗的電力
上游活動產生的廢棄物的處置/處理
土地利用與土地用途的變更
供應商之間的材料與產品運輸
取得前的任何其它活動
表:下游範疇三排放
下游範疇三排放 | 類別說明 | 最低邊界 |
---|---|---|
9. 下游運輸與配送 | 在報導年度內報導公司的營運與最終消費者之間銷售的產品的運輸與配送(如果不是由報導公司支付),包括零售及倉儲(在非屬報導公司所擁有或控制的車輛及設施中) 例如:藉由卡車、鐵路、船舶運輸的產品(成品或中間產品) | 運輸商、配銷商及零售商在使用車輛與設施期間(例如,能源使用)所產生的範疇一及範疇二排放 |
10. 售出產品之加工 | 下游公司(如製造商)在報導年度內銷售的半成品加工物 例如:由外部第三方加工濃縮物 | 下游企業在加工過程中產生的範疇一與範疇二排放(例如,能源使用) |
11.售出產品之使用 | 報導公司在報導年度內銷售的最終端商品與服務之使用 例如:公司銷售的科技設備之使用 | 在預期壽命內使用售出產品產生的排放(即最終使用者因使用以下產品而產生的範疇一及範疇二排放:在使用過程中直接消耗能源(燃料或電力)的產品; 燃料與原料、飼料;以及含有溫室氣體或使用過程中會形成溫室氣體排放的產品) |
12. 售出產品的報廢處理 | 報導公司(在報導年度)銷售的產品在其生命週期結束時的廢棄物處置與處理 例如:最終產品的處置、回收或焚化 | 廢棄物管理公司在處置或處理已售出產品過程中所發生的範疇一及範疇二排放 |
13.下游租賃資產 | 報導公司(出租人)擁有並在報導年度出租給其它事業體資產的營運情況,不包括在範疇一及範疇二中—應由出租人納入報導 | 承租人在租賃資產營運期間所發生的範疇一及範疇二排放(例如,能源使用) |
14.特許經營/加盟 | 特許經營事業在報導年度的營運情況,不包括由特許人報導的範疇一及範疇二中。 | 特許經營商在經營期間發生的範疇一及範疇二排放(例如,能源使用) |
15.投資 | 報導年度內未納入範疇一及範疇二的投資(包括股權與債務投資以及專案融資)的運作情況 例:公司擁有第三方經營的加工廠的股份 | 取決於組織邊界 - 更多詳細資訊於類別15章節的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報導 |
2.公司的溫室氣體排放源
公司可以考量進行整體宏觀的評估,以辨識範疇三類別的熱點。此一機制並非為排除其它數據(意即只報導大類別或著重在易於量化的排放源),而且所有相關的排放類別都應包括在內。不過,辨識出最重要的範疇三類別,是為隨著時間發展,能在確定收集高品質、精細數據及改良核算成熟度等工作中排出優先順序。
2.1 辨識及分類公司的溫室氣體排放源
辨識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源的方法
強烈建議參照《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指引,對公司活動進行詳盡的審查。為協助這項任務,並幫助公司辨識相關溫室氣體排放源(尤其是範疇三),可以採取與組合以下所述的各種方法。請注意這與所辨識的溫室氣體排放源的重要性程度無關,溫室氣體盤查應計算所有相關類別。 .
A. 遵循《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的 7 項標準,找出要納入範疇三盤查的相關類別
規模大小:
它們對公司所預期的範疇三排放總量有相當大的貢獻。
影響:
公司可以採取或影響一些潛在的減排措施。
風險:
它們將提高公司的曝險程度(例如,與氣候變遷相關的風險,像是財務、監理、供應鏈、產品與客戶、訴訟及聲譽風險)。
利害關係人:
主要的利害關係人(例如客戶、供應商、投資人與民間社會)認為它們很重要。
外包:
包括以前在內部執行的外包活動或報導公司的外包活動,這些活動通常由報導公司所屬行業的其它公司內部執行。
行業指引:
已由行業特定的指引或報導指出具有重要意義。如果無法取得這類指引,查看CDP揭露或同行的永續發展報導將有助辨識最重要的類別。
支出/收入分析 :
這些需要支出或產生收入的部分(有時與大量溫室氣體排放相關)。
B. 利用碳評估工具進行整體宏觀的篩選
SME Climate Hub開發了一種工具,可初步評估公司的排放。此外,《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有更特定的資源,其範疇三網站包括範疇三計算指引的連結、第三方生命週期資料庫清單、計算工具與範疇三線上課程等
C. 對同行的報導進行由外而內的分析(例如,查看同行的CDP或永續發展報導),以找出最重要的報導
對特定行業的公司而言,可能很重要的範疇三類別(就排放量而言)包括:
汽車業:售出產品之使用
化學品業:售出產品之使用與報廢處理
快速消費品:購買商品與服務
電子產品業:售出產品之使用
食品加工業:購買商品與服務
天然氣配送與零售業:售出產品之使用
物流業:上游運輸與配送
石油與天然氣業:售出產品之使用
D. 利用行業特定指引
對於某些行業,可以使用特定的溫室氣體計算指引來支援範疇三的計算:
化學工業:
營建業:
2.2. 範疇三排放占比如何隨行業變化
溫室氣體排放在價值鏈上的分配會因公司經營的行業而異
在大多數行業中,範疇三排放在價值鏈排放中占比最高。
圖:CDP自身報導數據中排放量的拆分
資料來源: https://www.wbcsd.org/contentwbc/download/13299/194600/1
範例1:食品與飲料廠商的排放概況
圖:按來源劃分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占總量的%
Source: GreenGauge, CDP
範例2:水泥/混凝土廠商的排放概況
圖:按來源劃分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占總量的%
資料來源:GreenGauge, CDP
範例 3:軟體廠商的排放概況
圖:按來源劃分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占總量的%
資料來源:GreenGauge, CDP
一旦設定了計算邊界,公司應該能夠比對其範疇與類別內要衡量的每個溫室氣體排放源。下一步是進行數據收集。